首页>梅山中学>校长风采>校长博文校长博文

敬 净 静 竞 进 精

2017-03-14  

           —“六J”治校模式初探

                                                              深圳市梅山中学 王云虎

  [ 内容提要 ]:千篇一律的校训和千校一面的办学理念,使多数学校没有特色;阐述过于烦琐的校训和校风,表述迥异的“三风”(领导作风、教风、学风)看似面面俱到,实则难于牢记。记不下来的东西,就难深入人心,更难于内化成教职工的思想,没有思想,便难有自觉的行动。本文依据教育理论,立足于中华传统美德,借鉴目标管理的方法,结合工作实际提炼出一句既严谨好记,又将校训、校风、教风、学风、领导作风等办学理念合为一体的一句新校训——“敬、净、静、竟、进、精” (简称“六J”)。针对马斯洛“个人需要层次图”, 提出了 “社会需要层次图”,以及促使二者相互转化的 “二层三段育人层次图”。

                                                       

  一、问题的提出

  天下山水之所以出名,皆因其有特色。如“泰山之古,华山之险,黄山之秀”。一个人没有特色,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地方的经济没有特色,难有竞争力;一个城市没有特色,难以展示魅力;一个学校的办学 没有特色,就难以在多如蘩星的学校中脱颖而出。从长远的观点上看,没有个性,没有特性、没有特色的学校,将失去其存在的根基、条件和理由。如今,特色就是生命、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水平、就是一流,已众所周知。依靠特色去进行竞争,去求生存和发展,已成了一个普遍的规律。

  在我国,学校千千万万,教育对象和培养目标理应各不相同。然而,一说到我们的校训,不外乎就是:“团结”、“奋进”、“求实”、“创新”、“勤学”、“守纪”、“笃行”、“博学”之类的词语颠来倒去;一问到我们校长的办学思想,也常常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个面向”、“合格加特长”之类的大话、套话。千篇一律的校训和千校一面的办学理念,暴露出我们办学模式单一,办学思想的空泛,说明多数学校没有特色,仍然缺少个性和活力。另一方面,既就是一些学校已有了较为成熟的办学理念,但往往也因为其校训和校风以及“三风”(领导作风、教风、学风)的阐述过于烦琐而难于深入人心,最终沦为装点门面的文字游戏。笔者曾调查过不少学校,罕有几人能完整说出以上内容的。这至少又说明我们的校园用语不够简洁、明了,难于记忆。记不下来的东西,就难于内化成思想,没有思想,便难有自觉的行动。

  笔者以为,要克服以上情况的发生,其一,要树立法制意识,依法治校。学校的校训、校风等办学理念都要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跟风、赶时髦的现象。才能确保千校千面,校训、校风等各有千秋,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其二,学校的校训、校风等应独具特色。校长在制定校训、校风等办学理念时,要独辟蹊径,不落俗套。其三,在制定学校的校训、校风等办学理念时,如果能精心琢磨,弃繁就简,高度概括、浓缩。将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等办学理念简洁化,变成明了、易记、深入人心的东西,就便于师生们内化、认同,发扬光大。假如能将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等办学理念合为一体,便是达到了最佳境界。

  校训是学校(通过校长)对全体师生(主要是学生)提出的训词,是学校规定的对全体师生有指导意义的词语。它对师生如何做人和做学问,提出了方向性、针对性、规范性的要求。校训既是一种育人手段。也是一种管理措施。作为校长,理应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结合时代的特点和学校的性质与实际,集思广益,制订出有自己学校特色的校训,以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校训是校长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一则好的校训,是酿成良好校风的“催化剂”。校训一旦被全体师生所认同,就会成为这个群体的规范。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就会自觉地把它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而身体力行,并逐渐养成习惯,形成风气。校训既是一种育人手段。也是一种管理措施。身为“师者之师”的校长。应充分利用这一手段,加强目标管理,把自己的学校办成一所有特色的学校,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既合乎国家的规格要求,又独具自己特长的优秀人才。

  校风则是一所学校的师生员工共同具有的思想行为作风,是学校的“名片”,是外界了解学校的“窗口”。严格意义上讲,校风应该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之风。或者说是一所学校的许多优良风气之中,最为突出而且具有典型意义的某种作风。这种校风代表了该学校的特色,显示出巨大的社会效果,乃至成了学校成员的个性特点,传之久远而不衰。这种校风是个性化了的理想心理环境的实现。

  校风,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风;表现在教师身上,则是教风;表现在领导身上,便是领导作风。校风的形成,可以概括为这样一个公式:

                  

  校风=学风+教风+领导作风

  其中,领导作风是决定的因素,而良好领导作风的形成又取决于校长的好恶。正所谓“有了一个好校长,便有了一所名校。”

  办学特色是学校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的反映,是校长办学思想个性化的体现,是学校区别于其它学校的标志。主要包括办学思路特色、教育途径特色、课程设置特色、课堂教学特色、校园文化特色、师生管理等。

  由于办学特色是校长办学思想的个性化体现,因此,学校的特色取决于校长的特色。没有特色的校长,也就没有学校的特色。

  当一个好校长,忘我投入、尽职敬业,坚毅果断、讲究条理、洞察秋毫、作风民主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也是最难能可贵的,是形成自己具有独特风格的办学思想。符合实际地制定出言简意赅、便于记忆、切实可行的校训。通过层层落实,进而形成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校风。

  那么,能不能提炼出一句既科学,又严谨;既好记,又有特色;既明了,又能涵盖办学理念、校训和“三风”的一句新校训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过反复的学习、研究,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借鉴现代目标管理方法,遵循现代教育理论,吸取中华传统之精华,从知、情、意、行四方面,在此提出一句容我的办学理念、校训、校风、学风、教风、领导作风为一体的新校训——“敬、净、静、竞、进、精”(以下简称“六J”)。依据如下:

  二、“六J”方针的内容与目标模式

  (一)、“六J”治校方略的主要内容

  “敬、净、静、竟、进、精”可以从显形具象的浅层目标和隐形抽象的深层目标两方面,分近景、中景和远景目标三步来划分。详见下表:

  

目标

  浅层目标

  深层目标

  显形(行)

  隐形(知、情、意)

  近景目标

  敬

  敬父母、敬他人、敬国旗

  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慕先烈、伟人及身边的榜样、敬业

  净

  卫生(个人、集体、习惯)

  净化语言、心灵、环境,做人、做事干干净净(诚信)

  静

  纪律安静、处事冷静

  静心、静以致学、宁静致远

  (创新人格)

  中景目 标

  竟

  竞赛(活动、行动)

  合作竞争意识

  多快好省的效益观

  进

  进步(个人、集体)

  合作进取精神

  不断改进(创新实践)

  远景目 标

  精

  容貌精神(个人仪态)

  装备精良(硬件建设)

  聚精会神(学习)

  精明强干(处世、处事 )

  精讲精练(教学)

  精打细算(后勤)

  精确到位(管理)

  精益求精(精品意识)

  精诚合作(团队精神)

  追求完美(创新意识)

  由上表可知,就管理而言,“六J”治校方略包括近景、中景和远景目标。从个体方面 分析,它又可分为浅层目标和深层目标,涉及知、情、意、行四个方面。

  近景目标:

  敬(敬师长、敬国旗、敬国徽、敬生命、敬先烈、敬伟人、敬英模、敬业爱岗。)

  净(净化个人与集体的卫生环境,净化语言、净化讲台、净化心灵,加强家、校、社三方联系,净化育人环境。)

  静(尊纪守法,处世冷静;创建宁静校园,静以致学。)通过以上目标的培养,力求使全体师生排除干扰,远离浮躁,摈弃功利,静下心来学习。从而达到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的目的。加强师生创新人格的培养。

  中景目标:

  竞(通过开展竞赛活动,培养合作竟争意识;树立多、快、好、省的科学效益观。)

  进(个人、集体取得明显进步,作到朝朝有变化,岁岁有进步。个人思想与道德情感达到升华,合作进取精神得以发扬光大;不断改进,意味着鼓励每个人每天都对每件事的进步提出建议,并身体力行的去实践,它属于创新实践的范畴,是取得竞争成功的关键。)通过以上目标的培养,力求使全体师生学会处世、学会生存。

  远景目标:

  精(全体师生精诚团结,个个朝气蓬勃,容貌精神,处世精明强干,精益求精。树立崇高理想,崇尚精品意识,追求完美,培育创新精神。校园装备精良,学习上聚精会神,教学方面作到精讲精练,管理方面作到精打细算,管理工作精确到位。)

     (二)、“六J”治校方略各层次间的相互关系

  表中纵横两个方向都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第进关系。

  1、横向来看,它包含了知、情、意、行四方面的内容。显形目标是隐形目标的具体表现和反映,隐形目标是有形目标的深化和提高。二者互相促进、互为依存。显形目标相对于隐形目标来说易于观察,看得见、摸得着,便于测评,形而下的东西较多。隐形目标中形而上的东西则较多,难于观察和测评。显形目标达到后,就应向隐形目标扩展。隐形目标达到后,显形目标仍需不断强化,使之转化为习惯。如图1 所示。

  2、纵向来看,“敬、净、静、竟、进、精”这六个字,也是互为前提、相互依赖与重叠,逐个第进的。同样遵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规律。相对来说,近景目标是基础,是立人阶段;中景目标是立业阶段,是连接近景目标和远景目标的桥梁;远景目标是最高追求,是成功之门。没有扎实的近景目标铺垫,远景目标只能是空中楼阁。没有远景目标展现的中景目标也只能是空架子一个。“敬、净、静、竟、进、精”这六个层次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但这种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低层次的目标达到后,就会向高一层次的目标发展。高层次的目标达到后,低层次的目标也仍然需要强化。如图2所示。

  

显形与隐性示意图

        1

           

                                              2

                   

  以上治学理念可概括为“二层三阶段”模式。

  三、“六J”方针的理论依据

  (一)、《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发展基础教育,必须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标准化。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个自的特色”。遵循这一基础教育指导方针,我们治校,就理应扬长避短,实施特色建校工程,闯出一条独特的办学之路。

  (二)、党的教育方针、中学各科教学大纲、《中学生德育大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都要求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处事、学会生存”。《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文献中反复强调要“教书育人”“身正垂范”。

  (三)、目标管理学依据。现代目标管理学认为,组织的正常运行是建立在组织内各部门、各成员、上下左右之间整合一致的目标系统。目标的整合一致主要表现在:组织总目标和部门目标一致;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目标上的整合,即通常所说的“上下一条心”,“领导和群众想到一个点子上去了”。目标管理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善于将各部门的分目标整合为组织的总体目标。反过来,当组织的总体目标确定以后,各部门的分目标便是将总目标进一步分解、细化的结果。总体目标越简洁、概括,就越易深入人心,便于总目标的贯彻执行。因而,目标管理学者认为,简明、扼要一句话式的总体目标是成功的目标管理的前提。一句话式的总目标,开门见山,清晰明了的表达了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目标。它规定了组织将要办成什么样的规格和“样子”。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组织,学校管理者的思想、策略以及一切管理工作,集中体现在学校组织的目标上,并由此指引学校各个部门、各个成员的共同活动,学校总目标是学校组织工作的灵魂,影响并制约学校组织的发展方向。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如何按照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律来管好学校,首先必须明确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学校管理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党和国家的教育目标为依据。教育目标规定着学校培养人才要达到的规格和质量要求。管理目标则是围绕教育目标而进行的一切管理活动,如计划、实施、协调、检查、总结等应达到的要求,就是学校的管理目标。管理目标是学校工作的努力方向,是各项具体工作进程应遵循的轨道。

  (四)、马卡连柯前景教育理论认为,前景就是给学生及其集体创设未来的美好前途,就是给他们提出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指定达到既定目的的集体计划。前景,包括近景、中景、远景。近景目标提出需要立即着手完成的任务,中景目标是经过努力在相当时期以后可以实现的集体计划。远景则是指集体所追求的远大而高尚的目的,这个目的既要渗透到集体生活的各个方面,又要与社会的发展和祖国的前途联系在一起。前景是推动集体发展的力量源泉,也是集体取得成效的关键。前景教育必须遵循: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程序,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个人前景与集体前景相结合的方法,物质利益与精神需要相结合的原则。

  (五)、继承了中华传统美德。中国历称礼仪之邦,一向注重修身,并把它作为为人、处事、治国、平天下的首要条件。自秦汉始,随着中国小农经济的巩固和演进,对人们的思想行为、道德修养的要求更加强烈。《礼记·大学》提出“修身为本”,阐述了欲治天下,先“治国”,治国先“齐家”,齐家先“修身”,修身先“正心”,正心先“诚意”,诚意先“致知”,致知在“格物”的内在逻辑联系。表明了“大学之道”以修身为本,进而做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立德意识。《孝经》倡导“孝敬为本”。“孝敬为本”论认为“孝”也是“敬”,“敬”也是“孝”,“敬”是“孝”的不同用处。对于父母称“孝”,对于长者称“敬”, 对于国家则称“忠”。孔子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曾子说:“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也,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小戴礼记·大学》)。孔子及其学生曾子都强调了齐家治国必须修身,而修身又必须以孝、弟、慈为准绳。这就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时期,一个人要忠于自己的祖国,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就必须先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必须确立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以及为达到“天下为公”的理想境界之信念,这就需要强化自己的品德修养,对朋友要诚心,对兄弟姐妹要有爱心。而忠心、热心、诚心、爱心皆源于对父母亲的孝心。对父母不孝者,而能爱兄弟姐妹和同辈人、热心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并忠于祖国者鲜矣,由此,治国必先齐家,齐家必先重孝,这是一条客观规律。“孝”是孔子“仁”学思想的重要内涵和范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不仅对中国古代民众产生了最广泛的思想影响,而且对现代中国造就具有自理自律,学会生存,孝敬父母,学会做人,乐于助人,学会服务,追求真知,学会创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仍然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甚至对日本、韩国、新加坡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腾飞也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曾参说:“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而在《中庸》中,也特别注重“修身”,认为修身是道德高尚的保证。在修身中又特别强调“独慎”的作用。“独慎”就是君子对自己的言行要“独善其身”,处处要谨慎,特别是在独个儿行动的时候,更要谨慎。因为人在这个时候最容易忘乎所以。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都能自觉地严守道德规范,其人也就经住了考验。“独慎”就是“养心”,“养心”从消极方面就是“寡欲”。“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只有经常“善养吾浩然之气”,在物欲面前“不动心”(《孟子·公孙丑上》),才能永远保存并扩充“善性”。从积极方面说就是要从困难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心志。“故天将降大任于使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就是说,“修身”、“养心”并不是搞闭门思过式的修养,而是主张在各种艰苦的条件下磨练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担当得起“大任”。才能达到净化心灵,静以致学、宁静致远的目的。这正应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之古语。

  孔子对有教养的人,还规定了十三条戒律,其中包含:力戒骄傲。即“假有周之才美,使骄目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泰伯》);不要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阳货》);不要华而不实。“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子罕》);不要功亏一篑。“譬如成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子罕》)。以上戒律警示人们要不断进取,精益求精,永不满足。

  (六)、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二层三阶段”治学模式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行为科学家马斯洛在1934年发表的《人的动机理论》中提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1954年,他在《激励与个性》一书中,在尊重的需要的后边增添了求知的需要和求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还是放在最高层次上。生理的需要是维持基本生活的物质需要,如工资和物质利益等;安全的需要是为了避免批评、处分、淘汰等而争取做出成绩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是维护团体利益和人的相互关系和谐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维持道德、人格、自尊和荣誉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生目标的需要,这一目标可能是政治的、或经济的、也可能是学术事业的等。人的最终目标是追求人的自身价值的体现。人的能力大小、社会地位、职业分工不同,只要他全身心地把自己的一切智慧、才能和精力都发挥出来就是达到了自我实现。当领导干部可以自我实现,当勤杂工也能自我实现。当“主角”、“骨干”可以自我实现,当“配角”、一般成员同样可以自我实现。(图3)马氏理论是从个体的需求去论述的,而“二层三阶段”治学模式则是从社会需求去展开的。由于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的需要不是简单的遗传进化的结果,绝大部分人的需要都是社会性的,并通过社会的调节来得到满足,社会需要就决定了个人的需要。在人——社会系统这个大系统中,整个社会提出目标、价值定向,而作为子系统的个人需要,则是社会需要的反映,个人将社会需要转化为有目的、有方向的动机、行为。因而,社会需要是个体需要的内部驱动力。社会要求每一个人都应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应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图4)。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在一定意义上是符合这种设想的。社会评价一个人总是遵循“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一认识规律的。这就要求个人不但要“形”似,更要求个人要力争作到“神”似,要知行合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个体需要是在社会条件制约下发展变化的心理现象,社会需要是马氏理论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个体实现由生存需求到精神需求飞跃的动力源泉。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这种对立统一关系,呼唤着联结二者之间的纽带的诞生,“六J”治校模式便是连接二者的桥梁。

         

                3                        2                       4                           

                                                                                 

                                                                                                                                                                      

  (七)、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也极力倡导“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身。”是人心之所向,潮流之所趋。

  (八)、符合创办特色学校的要求。 学校特色是指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办学风貌或教育风格, 学校特色是校长办学思想个性化的体现。广大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强烈地希望办好学校,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满足自己的成就需要;扬长避短,创造特色,获得成功;即使不能在各方面都是最好的,也要在某一方面是最好的;“即使不能成为大树,也要成为一棵最好的小草”。当教师要当有出息的教师,当校长要当有作为的校长,办学校要办有特色的学校。“二层三阶段”治学模式恰好满足了这一要求。

  (九)、符合知、情、 意、 认知规律。个体的善恶、好坏,都是受知、情、意、行制约的。知、情、意是隐形的,行则是显形的。知是基础。行是结果,由知到行的转化要有情来调节,意来促进。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的。因此,可以通过“抓有形,促隐形。反复抓,抓反复”来落实。

  四、“六J”方针的实践依据

  笔者从教近20年,先后在6个不同的单位工作过,担任过班主任、教研组长、团委书记、政教主任、教务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等工作,在此期间曾做过“六J”的试验工作,且收效甚好。用“六J”方针去抓工作,屡试不爽。80年代至90年代初,在陕西省安康中学工作时,为了抓住主要矛盾,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从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克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弊病。先是在任教班级做“净、静、竟、进”的试点工作,尔后,在任教务处副主任、团委书记、政教主任期间,又在初高中不同年级进行“敬、净、静、竟、进”的推广试验,并初步定格为陕西省安康中学班级管理模式。1992年,总结论文在陕西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交流会上宣读,获教育界专家及同仁的好评。1993年来到深圳市工作后,先后在深圳中学初九七届(4)班和福田中学初九四届(4)班、高九七届(2)班做 “敬、净、静、竟、进、精”的试点工作,这轮试验与以往不同之处,在于更注重理论依据,在各种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收效更好。试验班级多次获校、区、市的奖励。系列总结性论文“欲擒故纵——在制定班级目标中教育学生”、“班级建设六J”、“敬、净、静、竟、进、精——班级目标管理六J方针”分别在《特区教育》(1996.1)、《深圳商报》(1996.1.16)、《挑战21世纪》(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5.12)等刊物和书籍上发表和转载。论文在95年度中国伦理学会、德育报召开的全国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宣读,受到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许齐贤教授等专家、学者的首肯。并获得95年度全国德育论文二等奖。后来,在福田中学担任团委书记、教务主任时,继续尝试运用“六J”方针去处理日常工作,获得了显著的成效:校团委分别被评为“95福田区先进团委、“96深圳市教育系统先进团委,校团委下属的学生会被评为“96深圳市优秀学生会,学生乐团被评“96为深圳市优秀学生社团1996年下半年,仅中央电视台、深圳市电视台、深圳市有线电视台就先后36次专题报道过福田中学学生社团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被命名为国家级定点考场。到深圳市梅山中学担任副校长后,主管教学和德育工作,从学校的筹建到现在,我都在有意识的实践“六J”治校方略。经过近半年的不懈努力,第一轮试验工作已进行到“六J”的第五层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梅山中学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已初见成效,凡是我们参加的竞赛活动,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团体比赛中足球和田经分获福田区初中组第一、第三名,在福田区首届青少年科技节上我校有多人次分获一、二、三等奖,在刚刚结束的福田区中学生演讲比赛中参赛选手全部载誉而归,学校因此获得优秀组织工作奖,学科竞赛中,语文、英语、有多人获新概念作文竞赛和英语能力竞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目前,良好的校风业已形成,社会声誉日渐增高。相信不远的将来,梅山中学将会骄傲地屹立于同类学校之首,并步入名校之列,成为深圳特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五、“六J”方针的实施

  (一)实施方案

  “六J”方针既然囊括了校园“三风”,就应该在学校所有的工作中贯彻执行。现分解如下。

  1、学生工作

  总体思路: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抓浅层,促深层,强化近景目标,搞活中景目标,促成远景目标。通过“反复抓,抓反复”的强化管理手段,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使之形成习惯,从而促进深层次的隐形目标的实现。最终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化。

  首先抓好“敬、净、静”浅层目标的养成教育。详细目标可分解如下。:敬四旗(国旗、党旗、团旗、队旗),敬国徽,敬父母,敬客人、敬师长,敬同学。开展“心育工程”教育(丹心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环境,孝心献给父母,真心、热心和耐心献给他人,雄心、恒心和童心留给自己。); :个人净,地面净,墙壁净,黑板净,厕所净;静:课前静,课上静,自习静,会场静,校园静。尊纪守规,抓好法制教育工作。

  其次,抓好“敬、净、静”深层目标的教育。创造育人氛围,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让墙壁说话,可通过悬挂、塑造伟人、英烈、劳模、身边先进的画像和塑像到达敬慕先烈、伟人、榜样的目的(可以借鉴上海的做法,在上海,劳模许虎的画像和格言都上了的街道宣传画中)。制定校园文明用语以净化语言,最终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搞好家、校、社联系,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净化育人环境。做到“静如处女,动似脱兔”,学就学个扎扎实实,玩儿就玩儿个痛痛快快。力戒浮躁,静下心来,用心学习,(静以致学)。遵纪守法,讲求“言必信,行必果”,树立良好的信益观。

  再次,搞活“竟、进”的方式方法。详细目标可分解为。:选格言,立志向,找对手,订目标,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科及文娱竞赛活动,树立多、快、好、省的科学效益观,提高办事和学习的效益。培养合作竞争的拼搏精神和参与意识。开展磨砺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明白“天将降大任于使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含义,并使之理解在滑铁卢打败拿破仑的英国将士的品格,是在尹登公学的操场上磨练出来的这一实例。:定计划,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去比较。力争做到天天有进步,岁岁有提高。树立进取心,形成在进取中合作、在合作中进取的文化心理。

  最后,为达到“的浅层要求——朝气蓬勃,精神饱满。上课聚精会神,处世精明,办事能干。可通过开设形体课或礼仪课,进行军训,学习方法交流,轮流当干部,大型活动学生小组或班级竟标承担等措施来达到。“的深层要求则可以从一下方面入手。规范作业书写格式,提倡一题多解,鼓励创新,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以便达到精益求精的目的。树立团队精神,提倡合作竞争,合作进取,从而达到精诚团结的目的。追求完美,树立崇高人生理想。,

  2、教职工队伍建设

  要实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必须带出一支精明强干具有精兵强将的高素质的、过硬的、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应从以下六方面去抓。

  :抓敬国旗、国徽、党旗,敬他人,敬慕身边的榜样,敬业精神,抓好师德教育工作,启动“心扉工程”(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和家人,关心献给环境,孝心献给父母,真心、热心和耐心献给他人,信心、恒心和童心留给自己,痴心献给教育事业。);

  :净化办公环境。净化讲台,使用文明用语,不用教师忌语;

  加强学习,提高修养(宁静致远)。处世冷静,不在校园内大声喧哗、争吵。安心本职工作、静下心来做学问(静以致学);

  培育取长补短的竞争精神和经济、科学的效益观。开展经常性的赛教活动。对不同教年的老师区分对待,开展“五课”活动,即汇报课、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和说课。对新调入的教师和教龄在5年以内的教师,每人每学期上一节汇报课;新参加工作的教师,每月每人上一节汇报课;5年以上教龄的老师,每人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获得区、市级以上优秀课的教师,每人每学期上一节示范课;每个教研组就自己教研组的教改课题,每学期上一节研究课;在上以上四种课之前,要在教研组组织说课。为宏扬合作竞争意识,学校的奖励政策要注意导向性,奖励一般只奖到课组,避免恶性竞争;

  培育团结协作的进取精神。建立合作进取为内涵的学校文化,形成在进取中合作、在合作中进取的文化心理。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对不同教龄的教师提出提出不同的进修计划。如参加工作5年以内的教师,可以采取措施帮助新教师早过“三关”:

      第一关:教学常规入门 ,对新上岗的教师,制定一套教学常规,包括备课、上课、留作业、辅导和考试等教学环节,并要求在短期内做到。制定常规要考虑以下几点:(1)要求适当。既不苛求,又必须做到;(2)简明、具体、可操作。常规不要口号,必须具体,可以照着做,但不可以烦杂,更不能让教师做形式主义的“无用功”;(3)可以考核。即促使新教师非认真做到不可;(4)真正起到“引导入门”的作用。即新教师上岗,首先要解决工作态度问题,业务上尽快成熟起来;其次是教学常规入门的考核,采用平时单项记载、学年末综合考评,并与新教师见习期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第二关:课堂教学过关, 通过常规引导,让新教师初步适应课堂教学,学会基本的教学模式。第二步是“上课过关”,重在培养他们独立进行教学工作的能力。可采用“师傅”(包括教研组集体)带徒弟的方式,发挥师傅作用,由扶到放,开展公开教学系列活动等。为了使大家在评课时有所依据,还应制定一组评价指标,即可作为新教师课堂教学是否过关的统一评价标准,也可作为对新教师上好课的一种原则指导。列几项指标的指导思想,是要帮助新教师在正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学会课堂教学设计,并能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评价一位新教师上课是否过关,不能只看一、二节课,还应建立一个系列的定期考查制度。如先听几节研究课(由教师指导准备),再听几节汇报课(独立准备),然后听几节检查课(可不事先通知)。每听一堂课都要做出评价,交换意见。待听完一定数量的课以后,再作出是否过关的综合评价。

  第三关:教学能力达标,教学能力应有四项要求:(1)要掌握所任学科必备的教学基本功;(2)能对自己任教的学科独立编制一份合乎要求的正式考试试卷;(3)初步具有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能力;(4)初步具有结合自己的业务实践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能写出一定质量的教学论文或总结材料。更应注意的是,不仅要看他们的业务基本功,而且要看其教学实绩;不仅要看现在达标的水平,而且要看其以后发展的后劲,并且独立从事教学工作的能力。

      为了激励新教师勇过“三关”,还应制定一些保证措施:(1)将一年常规入门考核作为新教师见习期考核的主要内容,作为转正定级的主要依据之一。(2)对新教师业务达标考核实行证书制度,并以证书作为申报专业职务的必备条件。(3)将新教师教学业务达标工作列入学校工作年度目标考核,作为办学水平评估内容之一。(4)在过关、达标新教师中,开展评选“教学新秀”活动,并给予表彰与物质奖励,以激励青年教师向“教学能手”目标努力。

  还可由教师自己提出3年、5—8年、103个阶段的目标及希望学校创造的条件。学校再针对每个教师的实际情况,确定培养目标,推进教师的成长,为名师和骨干教师的脱颖而出创设良好的成才环境。力争做到年年有进步,岁岁有提高;

  :树立精品意识,力争成为本专业、本部门的行家里手。树立崇高理想,追求完美,永不满足,培育创新精神。旨在造就精兵强将的教职工队伍,使之精明能干,精诚团结,工作上精益求精。具体要求第一线任教的教师要在专业知识精深的基础上,知识面尽量要广。第二线教辅人员,后勤工作要精打细算,管理工作应精确到位。

  3、教学、科研工作

  1)教学工作

  在“精”字上做文章,抓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45分钟是重中之重。教学中力争做到“三精”: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群策群力,发挥团队精神,取长补短,抓好集体备课。课上要精炼教学语言。课后作业分层次,少而精。精讲精练是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策略“精讲精练”策略,其思想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精讲”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师生双边活动和生生双向活动,且以学生实际出发,突出教材重点,准确地揭示教学内容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认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精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精选少而精的、有层次性的例题习题,指导各层次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积极、主动地训练活动,使之深入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精讲精练策略的依据是:

  ①、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在课堂上听课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的,有关研究表明,中小学生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一般在1020分钟,如果较长时间不改变讲课的方式方法,其注意力就要分散。讲多了反而会出现注意力稳定性的衰退,据“衰退函数”知,在一定情况下注意力稳定性下降很快。从哲学角度看,“精讲”是符合抓主要矛盾的哲学思想的,所以提倡“精讲”。

      、心理研究发现,练习对技能学习有促进作用,但过量练习、重复练习会有消极作用:一是阻碍技能的掌握;二是导致技能的退化。出现这种“高原现象”的原因是过量的练习造成了疲劳和脑皮层的抑制所致,同时由于机械地重复练习,降低了学生练习的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如不改变旧的练习结构和方法,练习成绩就不能继续提高。所以既提倡精讲,又提倡精练。

  其操作要点(有“四精”)是:

  、精讲教学重点。具体指:布置预习,思考重点;引导分析,学懂重点;组织讲评,突出重点;选择练习,紧扣重点;板书设计,标出重点;直观演示,体现重点;课堂提问,抓住重点;归纳小结,点出重点。

  、精选认知策略。即当教材内容的组织具有从直观(感性)到抽象(理性)的特点,且以直观启发为主的,应采取“观察--操作--概括”的策略;当教材内容组织有从已知(旧知)到未知(新知)的特点,且以精讲启发为主的,应采取“自学--精讲--理解”的策略;当教材内容组织有从假设(问题)到证明(论证)的特点,且材内容组织有从范例(个别)到通类(一般)的特点,且以范例启发为主的,应采取“示范--理解--运用”的策略。

  、精选例题习题。即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少而精、且有层次的例题和习题,指导学生有目的练。如引入新课的练;巩固概念的练运用新知识的练;强化重点的练;突破难点的练;培养能力的练;引深知识的练;串联知识的练等。在练习中分层次地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并力争做到当堂巩固。课外作业不但要控制量,而且要分层布置。

  、精收反馈信息。即教师对学生的板演和个人练习中的信息,不但要及时反馈,而且做到对学生的反馈信息接受敏感,对反馈信的判断应当准确,对反馈信息的处理应当果断。

  抓课堂教学,就应克服以往那种重教法,轻学法;重书本,轻实践;重讲解,轻参与;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积累,轻能力发展的传统教育的藩篱。抓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五“活”为标准:

  引入含活势——带着兴趣、带着问题;

  形势求活泼——方法多样化、手段现代化;

  气氛要活波——情意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

  探索有活力——思维有深广度,见解有创新度;

  结尾留活意——留着激情、留着悬念。

  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减负精神,向我们提出的要求。        

  2)、科研工作

  上档次,出精品。教育科研是学校持续性发展的动力,教研工作必须紧贴本校的实际情况,把握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回答本校整体改革、全面推进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求得实践上的突破。把科研工作与师资队伍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师的成长,以教育科研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科研工作取得成功的前提是依托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必须与教育专家和有关宣传机构紧密联系,所得的成果方能开花结果,有推广价值。如若不然,便会自生自灭,昙花一现。

  3)、开发校本课程

  立足本校,多出精品。课程历来是教育改革的关键,也是教学改革的根本。为实现学校的办学思想,课程改革就要与学校整体改革同步进行。好的校本课程是学校神来之笔,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课程设置的依据要遵循邓小平“三个面向”的原则,体现国际化、信息化、高科技的时代特征。突出计算机、英语口语、科技制作、语文写作、公共关系综合课、研究课等特色。

      4、后勤服务工作

  创设宁静环境,美化校园。突出精打细算,开源节流。精简人员,将后勤服务推向市场。用市场机制来进行后勤服务管理,走后勤服务社会化的道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与物业、餐饮、保安、医务、商业、公交等部门签约,由他们来承担学校生活服务各项工作。学校后勤部门负责对服务单位进行协调、考核。以达到精简人员编制,节省办学经费。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5、建立高效率的学校管理系统

  美国把它从二战后取得的经济发展,归功于两个因素,其中之一就是管理,欧洲则把它们和美国的差距视为“管理差距”。管理出效益已是不争的事实。

  有了统一的办学目标,还要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学校管理系统。使之具有勇于进取,精益求精,永不满足,追求完美的特点。学校管理系统是指学校中承担各种管理职能活动的组织机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形成有机的整体。学校管理系统的高效率,主要表现在一下三方面:首先是学校各种组织机构上下层次之间,平行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职责分明,既能各司其职,又能积极配合和相互支持,互不推诿。其次,是指学校中的各种组织机构在活动过程中运转有序。在常规性管理活动方面,有一套规范化、制度化的做法,办事精干;在非常规性的管理活动方面,能适应形势的变化,勇于创新。这样,就保证了学校管理活动既能处于稳定状态,有条不紊,又能不断改革陈规,突破旧程式,在稳定中前进。最后是学校各种组织机构具有极高的权威性,能够实施有力指挥,带领学校成员实现整合一致的学校工作目标,高质量的完成培养人才的任务。为达到此目的,就必须实行部门首长负责制,抓大放小。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的主观能动性,放手让部门首长去拍板做主,通过监督机制,达到让部门首长拍板,但又不会轻易拍板这样一种境界。

  一言以蔽之,学校管理应突出 “进”和“精”。“进”的目标要求管理者时刻要有永不满足,追求完美之心。勇于进取,善于创新。做到朝朝有变化,岁岁有进步。意味着鼓励每个人每天都对每件事的进步提出建议。 “精”的目标要求管理者精诚团结,处世精明强干,树立精品意识。管理方面作到精打细算、精确到位。总之应做到精益求精。我所理解的“精益求精”的管理模式是制度与情感并重的人本管理模式。制度使人有规可循,情感为教职工营造宽松和谐、团结友爱的人际氛围,可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精”的精髓在于情感化,“精”的实质在于规范化、模式化、数字化。中国人常说“水至清则无鱼,人之察则无徒。”以柔克钢,无为而治是管理的最高境界。规范化、模式化、数字化则要求我们对学校的全盘工作应建立起相应的操作模式。学校的工作主要是教学和德育两方面:

  教学管理除前面已阐述过的措施外,教学方面可用计算机辅助管理(祥见拙作《图示法直观调控学校管理工作初探》)。

  德育管理除前面已阐述过的措施外,班级管理可用拙作《班务目标管理实施细则》;学生管理可用拙作《浅谈如何改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

  此外,还应充分利用人、财、物、信息、时间、空间等教育资源抓好管理工作。在以往的学校管理活动中,人们较为重视对人、财、物诸资源的管理,而对信息、时间和空间则较为忽视,甚至被排在教育资源之外。这是一种与现代管理科学的要求相背的做法,也不符合学校管理活动的实际情况。信息是信息论的专门概念和特定的研究对象。通常所说的消息、情报、指令等都可通称为信息。考察学校的管理活动,我们不难发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确立、计划的指定等等,都要有足够的信息,学校计划的执行、检查都要依赖信息的输通和反馈;学校管理者得到上级布置的任务与向下按排工作,实际上就是信息的接受与传递;学校中人、财、物之间的联系,不能没有信息的沟通联络。因此,学校管理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内外畅通、及时、准确的信息沟通联络,取决于学校运用信息传递方法的科学化程度。为此,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网络时代的优势,加大、加快信息的输通。提高管理效率。把时间和空间视为资源,列入学校管理工作的内容,是现代管理观念的体现。时间资源和空间资源不同于人、财、物,有其特殊性。它不能“储存”、不能用它物去“替代”,时间资源还具有不能租借和购置的特性。因此,在学校管理领域把握活动的时间性和空间性时,应考虑到时空的特殊性,把它们作为管理活动中的特殊资源来对待。时间和空间的充分利用有助于提高学校管理活动的效率、效益和效能。在利用时间资源时,应注意以下策略:集中使用时间的原则,弹性原则,从现在做起的原则。同样,在利用空间资源时,应注意学校的内外环境的优化。对内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搞好绿化、净化、美化建设,抓好领导作风、教风和学风“三风”建设,形成良好校风;对外优化社区环境,与公安及辖区周边单位搞好关系,挖掘家庭和社会的潜力,发挥家、校、社的合力,抓好社区教育工作,办好教育。

  

  

  

信息

  

  

  

  

  

  

教育资源示意图

    

  

  

                               5

  彼得·圣吉(Peter Senge)在《第五项修炼》“塑造整体图象”一节中利用全息摄像术对整体目标与个体目标的区别与联系做了恰当的诠释:如果你将一张普通的照片分成两半,每一半只能显示出整个图象的一部分,但是如果你分割一个全息底片,每一部分仍然不折不扣地显现整个影象。继续分割全息底片,不论分割得多细,每一部分仍然能显现出整个影象。相同的,当一群人都能分享组织的某个愿景时,每个人都有一个最完整的组织图象,每个人都对整体分担责任,不仅对自己那一部分负责。但是全息底片的每一小片都代表从不同角度所看到的整个影象;就如同从窗帘戳几个洞看过去,每个洞都提供一个特有的角度来观看整个影象。同样的,每个人所持有的整体愿景也都有其不同之处,因为每个人都有独自观看愿景的角度。如果把全息底片的各个小片组合起来,整体影象基本上并未改变,毕竟每一个片段都有整体的图象,但是图象却会越来越清晰、真实。当有更多人分享共同愿景时,愿景本身虽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但是愿景变得更加生动、真实,因而人们能够真正在心中想象愿景逐渐实现的景象。从此他们拥有伙伴,拥有“共同创造者”;愿景不再单独落在个人的双肩上。在此之前,当他们尚在孕育个人愿景时,人们可能会说那是“我的愿景”,但是当共同愿景形成之时,就变成既是“我的”也是“我们的”愿景。

  (二)实施步骤

  在明确了“六J”方针的实施方案后,为保证方案的实施就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管理的职能作用。其职能分为两种,一种是分工职能,也叫岗位责任制。另一种是管理职能即存在于各管理层次之间的决策与信息沟通。这一职能一般用计划、执行、检查、总结来表述。美国著名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管理由计划、执行、检查、修正(现在多被称为总结)等四个环节组成,这四个词的英文字头分别为PplanD(do) C(check) A(action),因此管理过程被认为是由PDCA构成的整体、连续循环的过程。与一般的管理模式一样,“六J”方针的实施也包含了计划、执行、检查、修正四个环节,所不同的是在各个阶段都更多地贯穿着民主和科学的色彩。

  计划阶段包括确定目标和分解目标两个环节。在这一阶段里,上下各部门通过协商方式将总目标逐层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和各成员身上,目标分解依次经过三个步骤:第一,学校领导宣布总目标;第二,下级根据总目标制定分目标。第三,协商与调整,包括上下级的纵向调整和横向的部门间、个人间调整。

  执行阶段包括咨询指导、检查控制和调节平衡三项。咨询指导是目标管理活动中有特色的管理行为,因为目标管理强调给下级较多的自主权,对下属工作较少直接命令,而更多通过出主意、提供信息供参考等办法实施间接引导。检查控制不仅指对下属工作进行检查,还要检查管理者向下级所授之权和所应提供的资源是否到位。控制是指对关键方面实施控制而不要事无巨细都加以干涉。

  检查和修正(总结)包括三项工作,即考评结果、实施奖惩和总结经验。

     (三)、实施策略

  不同时期内、不同阶段,应结合实际,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有针对地重点抓好几个目标的落实。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

  同一时期内,社会对不同部门、不同人有不同的需要,可能同时要抓几个或全部目标的落实。这就是说,有的或许需要在“竟”字上做文章,有的或许需要在“精”字上下工夫。据此,管理者应了解不同部门、不同人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去抓好“六J”的落实工作。但是,每一时期内不同部门、不同人,总有一个目标是主要的。应结合单位实际,采取弹钢琴的方式,分清轻重、主次、缓急。上级即要检查下级的目标与措施的设置与落实,但又不要管得太死,妨碍下级积极性的发挥。当低级和显现的目标达到后,就应向高级的、隐形的目标发展。当高级的、隐形的目标达到后,低级和显形的目标仍然要常抓不懈。由于有形目标看得见、摸得着,便于测评,因此,应采取“抓有形,促隐形。反复抓,抓反复”的强化管理手段,对师生进行养成教育,使之形成习惯,从而促进深层次的隐形目标的实现,最终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化。

  学校管理工作的圆满完成,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戴明环”在滚动循环中不断向前发展,每一个循环,就使学校管理和学校各项工作更进一步。假如上述四个环节中的某个环节未抓住,那么就是放任型的管理,其质量是没有保证的,所以,要提高管理质量。就必须使上述环节环环紧扣,才能保证学校管理工作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用图表示如下:

                              

                                       4

     

  、“六J”方针的特点

     (一)、遵循马卡连柯前景教育原则。既有需要立即完成的近景目标,又有需要经过努力,较长时期以后才能达到的中景目标和远景目标;既含个人目标又含集体目标;既有简单易懂的浅层目标,又有一定深度的高层次的深层目标。几种目标的相互结合,是推动集体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二)、有助于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目标管理强调目标的指导和控制作用,将对教育方针政策指导下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及结果的要求设计成系统的“六J”目标体系,从而规范了所有管理者和教职员工的行为。“六J 总目标基本囊括了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五爱”教育)和基本目标(“四有”教育)。细化、具体化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和“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符合现代目标管理要求。现代目标管理有两大特色。一是层层分解、步步落实。二是将繁杂的任务提炼、概括为简洁、易记的几个字(即总目标)。“六J”同样易记、好懂。

      (四)、有利于完善和巩固责任制,提高教育质量。实行目标管理,就要将目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把每个人的工作职责规定得清清楚楚,使其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做多少,做到什么程度,这样就能确保学校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五)、有利于师生知、情、意、行四方面的协调发展。“六J”往往通过反复强化道德行动,促进深层次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发展提高,看得见摸得着的道德行动具有较强的直观性、示范性和榜样性。

      (六)、有利于提高管理工作者的素质和工作效率,便于管理工作者抓住主次、轻重、缓急。它可以将管理者从任务型的管理方式中解脱出来。以便将主要精力转向统筹全局;可以将管理者从控制型管理转向民主型管理,以便将集权和分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工作重点由事后检验转向前期决策,从经验型管理转向科学型管理。管理工作者头绪多,事情杂,任务重。心中若无目标,往往会陷于穷于应付,疲于奔命之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作风是学校管理工作一大忌。

     (七)、有利于调动全体师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精神。目标管理的特点之一是所有师生都参与管理和自我管理,这一作法十分符合教师的特点。教师的文化水平高,认识能力强,有相当的自我管理能力;就其心理特点而言,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尊重和信任,期望能在工作中取得较大成绩。因此,实行目标管理,将学校目标转化成为激励性的教师个人目标,赋予其相当的自主权,正是教师们所希望的。师生共同制定的“六J”总目标,责任、义务分明,具有较强的约束、指导作用。有益于师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提高。也为学校管理实现“要我做”与“我要做”的转变提供了先决条件。

  (八)、一般来说,显形目标中所列的内容,别人可能想得到。但深层目标中的内容相对来说就未必能想得到。这正体现了特色学校的创办原则,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 。”也正是“六J”方针的独到之处。达到了的创办特色学校目的。

  (九)、“六J”治校模式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这对相互依赖、相互对立的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是沟通二者的桥梁、联结二者的纽带。是实现个人需要向社会需要靠近的卵化器。

  彼得·圣吉(Peter Senge)在《第五项修炼》中,总结了理想的模式。他写道:“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有时是一个很大的‘队伍’中的一员,一群人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一起行动——他们互相信任,互相取长补短,他们有着比个人的目的更大的共同目标,他们取得了特别的成果。”在“六J”治校模式的运做过程中,每个人都是热情的学习者、积极的贡献者;每个人都是老师、辅导员和教练;每个人都是自觉的管理者、富有创造力的思想者;每个有利害关系的人都被卷入其中。

  主要参考资料:

  1、《要有明确的学校管理目标》 华东师大 吴秀娟  《山西教育》19832

  2、《学校管理学》海军出版社 1988

  3、《特色学校100例》 催相录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10

  4、《教育管理学》陈孝彬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5

  5、《21世纪中国教育向何处去》 蔡克勇著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10

  6、《现代学校德育管理学》 黄兆龙主编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7

  7、《学校教育科研全书》 周宏等 九州图书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5

  8、《中国德育思想史》 张锡生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7

  10、《学校管理研究专题》 国家教委人事司编 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7.3

  12、《中国中学名校校长办学谈》陈玉琨等编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3

  13、《面向21世纪我的教育观》郝克明主编 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9.6

  14、《中国教育家展望21世纪》朱永新等编 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7.12

  15、《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彼得·圣吉 著 郭进隆 译 杨硕英 审校 上海三联书店 1998.7

  16、《学习的革命——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 戈登·德莱顿等著 顾瑞荣等译 1998.6

  17、《管理心理学》 苏东水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10

  (本文发表于2002年1月22日《深圳教育》、2005年获广东省第三节校长论坛一等奖、收录于《深圳创新教育在行动》一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