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学生们的网络故事
深圳市福田区梅山中学 英语组 吴晶
心桥
在我接手初三(1)班班主任之前,刘家良就被前任班主任及科任老师提醒要特别注意的孩子,说他对纪律熟视无睹,对老师不恭不敬,惹了他,他就出走。父母都把他没有办法。所以我接手之后就特别注意他,下定决心在不了解他之前别想要“改造”他。从同学们的议论中,我得知,虽然他的成绩不好,在同学们中却有很好的口碑,我想这一定是有原因的。
原来,他是这个班级的电脑高手,而且什么事情只要他稍加用心就可以学得很好。那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呢?这更增添了我的好奇心。于是,我就决定走近他、了解他。
和他谈了几次话,他总是嫌老师话多,你说什么他都点头,走后照样我行我素。其实他点头都是为了应付你,想快点离开办公室,毕竟在办公室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我意识到了要想解决他的心理问题,就要投其所好。他喜欢上网,那我就在网上找他吧。
我问了他的QQ号,于是就开始经常和他网上聊天,我了解了他的很多情况。
他很小,才十二岁!因为父母都是大学生,所以对他期望很高。他的妈妈又不在深圳,只有爸爸一个人带他,看他学习跟不上,经常就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他。
难怪!
那天,他一见到我就要和我视频。那还是我第一次使用视频聊天,当时我向他请教了有关视频聊天的一些技术问题。平时见老师就躲的他一下子在我面前变得快乐又自信起来。
看见他在屏幕前和我边聊天边吃东西的得意样子,他在我眼里已经不是一个差生,而是一个可爱的、需要帮助的小孩,值得理解和同情的小孩。
经过几次聊天了解后,我又和他父母沟通了几次,让他的父母也了解他、理解他,让他父母知道我很喜欢他的儿子,认为他很聪明很有个性。数次和他及其父亲的交流也改善了他和父亲的关系。通过我和同学们的辅导,几次小考他的英语还能考到90分以上,我知道只要他愿意学,他是能学得很好的那一类孩子。
孩子是需要赏识和鼓励的。但要了解他才会顺藤摸瓜去引导他,只有了解他才会理解他,只有了解他才会欣赏他、喜欢他,他知道你喜欢他,你的思想才会影响他。
聊天中,我尽量用亲切而和他相接近的语言,我记得那天他说:老师,你与其他老师不同。
其实我与其他老师有什么不同呢?不过就是和他上网聊天,用网络搭起了一座与学生交流的“心桥”罢了。
家园
受到聊天的启发,我向刘家良要了班上所有同学的QQ号码,并把他们一一加为我的好友。
不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原来,班上同时在线聊天、玩游戏的学生就有十几个!初三了!我印象中的班上的好学生也在上面!
有一节假日里,我看很多同学们都在网上挂着,本来想邀请几个同学到聊天室里聊聊天,然后邀请大家一起到我家里聚聚,从而和他们联络联络感情。我叫了一个同学去通知其他在网上的同学,说吴老师在聊天室等他们,结果等了一阵子还是只有那个叫去通知人的同学进来了,告诉我说:“老师,我叫了他们,他们都说没时间。”我说:“他们在忙什么?”答:“在玩游戏…”我:…..(无语)。
没有想到他们迷恋网络而感情麻木到这一步。我是他们新接手的老师又是新班主任,可是这个班级却没有人把你放在眼里,这种感觉就像吞了一把苍蝇-----难受极了。
看到三(1)班的学生那么沉迷于网络游戏,心事不在学习上也不在班级上,因为上网玩游戏而丧失做人起码的伦理常情,我感到伤心和失落。我一边震惊一边寒心,同时也感到这是接近他们的最好机会。于是每到周末我就会上来和同学们聊天,对于上网我从来不直接批评他们,所以他们也不回避我。…
为了和同学们在网络上做更有意义的沟通,发挥网络的舆论威力,把同学们引领到网络正道上来。我决定利用网络来管理班级。于是我就在网上开辟了初三(1)班专栏,设置了“班级管理”、“师生联盟”、“家校联盟”、“学习交流”四个分栏目。由班长做“班级管理”栏目的斑竹,其它三个栏目的斑竹均由同学们自主申请获准。
一学年下来,这四个栏目的帖子也渐渐丰富了起来。有倡议书,有表扬信,有建议与批评,有学习交流,有心理宣泄等;干部的评聘,三好学生、各种标兵的评选活动也在网上进行;有知名的帖子、有匿名的帖子。同学在网上畅所欲言,我则一旁敲着边鼓。在网上我时而是他们的科任老师,时而做他们的心理医生,时而是他们的知己朋友,时而做他们的大姐姐。
一年里,网络上的这个小小的地盘在管理班级和融洽师生和生生关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办得好的板块是“班级管理”,班长每个周都会把每个小组的评比和同学们的表现记录在网上,之后的管理就变的轻松和默契起来。
通过“学习交流”栏目,同学们在学习中存在的学习方面的和心理方面的问题一一得到老师及同学们的及时解答,正确引导。久而久之,学生重视学习了,在网上玩游戏的越来越少了,家长反映孩子不再去网吧了,家长反而给他们一定的时间上网和老师、同学聊天、交流。
真感谢网络给我和学生搭建起这个心桥,走进他们的心里可真是不容易。要不是因为网络,我不会一下子被这个班级所接受,不会有一呼百应的尊重和默契。
接下来,一切都变得顺畅起来。开学不久的运动会同学们就表现出了高昂的士气,在运动会的入场式评比中还一举夺魁…..
学习风气也逐渐浓厚,老师不在也井然有序起来,因为有网络这双大眼睛时刻会盯着班里的人,因为正义和向上已在班级网络论坛上滋长、上扬……
网络真的在管理班级上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吗?当然!因为孩子们喜欢网络,因为孩子们需要了解,需要尊重,需要关爱。只有沟通,只有平等的与之沟通才能达到“亲其师”的效果,才能达到“信其道”的目的。
和孩子沟通就需要我们大人蹬下身来,站在和孩子们一样的高度,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看到孩子们眼中的世界,只有这样才会以平和的心态来分析处理孩子们身上出现的种种问题。
网络沟通比面对面更容易被孩子们接受,孩子们可以不必面对师长的威严,不必众目睽睽之下站在老师的办公室。网络中活泼随意的语言能使孩子们感觉到你与之呼应的心声。孩子可以说出自己在你面前、在同学们面前不敢说的话。这里的交流无形中就没有了身份、没有了距离、跨越了界限。网上你不仅是他的老师,更是他的朋友。
一但和学生有了情感的默契,有时一个眼神就已经足够。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只要我们用心去经营、精心去灌溉,网络也可以成为孩子们美好的心灵家园。学生是“家园”的主人,“家园”里的常客,已经毕业了的学生也会常回“家”看看。我会把这些美好的记忆一直保留下去,也会一直关注他们的成长,一生都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20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