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梅山中学>教师团队>教学论文教学论文

反思 让课堂更有效

2017-09-07  

 
标签:       >> 所有标签

                                 彭 敏

  校青年教师风采大赛中有一个环节是教学反思。来梅山中学四年,总共上了八节公开课。久而久之,课后反思也成了我日常教学的一种习惯。我的师傅傅红主任对我说过:“任何课堂,任何一节课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你只有认清自己的不足,才能有所提高。”并提醒我日常教学中也要及时进行反思。几年下来,我坚持反思,课堂教学也取得了一些进步。今天,我就从不同视角进行反思所取得的一点点成效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展开反思

  在课堂上,老师就象是导演,而学生就象是演员。一部电影能否获得成功,演员的表现是最重要的成分之一。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是课堂的参与者,他们上课的状态,学习行为都反映了我们的教学状况。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学生的反应来反思自己教学行为中的成功和不足。

  在上深圳牛津版初一(下)第二课<<Trees>>这一课时,我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导课方式,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教法1: T:Boys and girls, do you know trees? S: Yes.

  T:Today we’ll learn something about trees. 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27,first let’s read the dialogue after the tape and then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on the screen.

  然后在大屏幕上呈现与对话内容相关的问题。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此法,我觉得这种方式最简单,开门见山,

  直奔主题。可我发现学生们机械性的翻书,全无表情。整堂课几乎是鸦雀无声,死气沉沉。这不是我要的英语课堂,也不是学生期待的英语课堂。怎么办?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又如何能学好这门课呢?课后我回忆性的反思,是不是我的导课有问题,从一开始就让学生们觉得这节课肯定索然无味?明天我在隔壁班还要上一节同课题的公开课,我该如何改进?Trees,trees,trees这个单词在我的脑海里,一次又一次的跳出来。不经意间往窗外一看,我们校园里不到处是绿树吗?何不从学生们熟悉的环境入手。

  教法2:第二天公开课导入,我首先让学生欣赏校园美丽的风光。然后利用问题转入话题:1) Where is it? 2) Is it beautiful? 3) Why do you think so?

  前两个问题很简单,学生们都争相回答。第三个问题,幻灯片最后定格的画面几乎全被绿树占据。很快有学生回答:Because there are many trees in our school. 于是,我自然而然地将话题转移到trees上。“What do you think about when you see trees?”然后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棵简笔画的大树,让学生把由树想到的东西画在树枝和树干上。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参与,在快乐的气氛中学到了新知识。 接下来,我在幻灯上呈现一棵挂满了15台空调的树,并给出任务:Listen to dialogue and give the name to trees.通过校园风景引入,话题讨论,图片呈现,紧接着由听录音给树命名过渡到教材内容就显得水到渠成了。这一节课,课堂容量大,但学生却一改往常萎靡不振的状态,兴致相当高。

  课后,我又对两堂课进行了比较,除了在引入方面有所差别外,其它的教学设计都差不多。“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头的魅力竟有如此之大。我仔细回顾第二堂课的导课法,它把校园风景和课文相联系,拉近生活与教材的距离,体现了英语学科的生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明白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深入反思这一事例,我认为引入设计一定要“招眼”,它不仅能引起学生兴趣,并且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让课堂灵动起来。

  二.通过听同行的课和邀请同行听课评课展开反思

  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尤其是像我这样的年轻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听课时认真快速详细记录每位老师上课时讲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知识点,布置的每一个任务,然后修改自己的学案,将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我次次都有不同的领悟,次次都有新的收获。经常有“听君一节课,胜思一整天”之感。

  同行的评课能让你更清楚地明白优点,继续发扬;同时同行的评课就象一面镜子,更好地透射出你教学的不足,并改进完善。同行的评课能使你清醒的认识自己教学的方方面面,找到前进的的增长点,逐步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

  在我上完深圳牛津版初二(上)第四课<<Computers>> 这课后,老师给我这样的评价:整堂课结构流畅,课堂气氛活跃,设计任务多样,给人以清新之感,利用谜语引入课题,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培养了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不足之处是教学节奏稍微快了点,在讨论课文完成任务环节中,每个小组只分到了一段,没有涉及到整个文章,面太窄,影响了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并建议我在设计中可以要求学生在完成本组的任务后设定几个问题,如:What other kind of jobs can a computer do? 让其他组的学生有意识地去阅读整篇文章。这个建议我在上下一节探究性课<<The Green Consumer>>时采用了,效果明显比这节课好。

  三.通过录象全程记录教学,分析问题展开反思

  用摄像机拍录教学真实情景让教师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它可以获得直接反馈,可用重放、定格、慢速播放等手段在课后进行反复讨论、分析。因此,利用录像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反思的一种有效手段。

  有一次我从电脑老师处拷来自己一堂公开课的录象,仔细一看,发现了好多平时都没有注意到的问题。比如教态不自然,喜欢在讲台两侧走来走去。有时候笑起来也不自然,有点皮笑肉不笑,哈哈。口语中有些词如:Right?Are you clear?等用得太频繁。然后学生全都条件反射似的拖出一个长长的“Yes”,“No”,多了后,学生也懒洋洋起来,没有真正达到师生交流的目的。通过观察、反思,后来我上网找到了课堂英语100句,平时反复多练,师生口头交际丰富了,课堂也变得丰富多彩了。

  的确某些习以为常的小细节,我们平时难以觉察,但通过录像(录音)则可以一清二楚,从而改进。

  几年来,通过不同视角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我的课堂也变得比以前生动精彩多了。我深刻地认识到:一旦教学远离反思,教学就会成为单调而常规的工作,课堂也会随之失去应有的魅力,那么,“有效课堂”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优秀的教师是善于反思的。虽然我不够优秀,但反思会使我做得更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