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校训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在校园文化构建中,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校园精神文化常常被称为“学校精神”,具体体现在学校的管理观念、价值观念、办学思想、培养目标、领导作风、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人际关系等方面。而精神文化的核心又是校训。
校训是校园文化的精髓,它充分体现着学校特有的校园文化,反映了学校办学的宗旨和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刻的校园文化烙印。优秀的校园文化应充分体现各种先进教育思想的融合,并且是实现学校发展与理想追求的驱动力与重要支柱。它既能用来激励和劝勉教师和学子们,同时也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原则与目标。学校的校训传达着学校自身共同的使命,即学校发展的责任感、追求与理想,表达着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校训是校长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一则好的校训,是酿成良好校风的“催化剂”。校训一旦被全体师生所认同,就会成为这个群体的规范。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就会自觉地把它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而身体力行,并逐渐养成习惯,形成风气。校训既是一种育人手段。也是一种管理措施。身为“师者之师”的校长。应充分利用这一手段,加强目标管理,把自己的学校办成一所有特色的学校,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既合乎国家的规格要求,又独具自己特长的优秀人才。
校训既是一种育人手段,也是一种管理措施。作为校长,理应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结合时代的特点和学校的性质与实际,集思广益,制订出有自己学校特色的校训,以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校训是学校(通过校长)对全体师生(主要是学生)提出的训词,是学校规定的对全体师生有指导意义的词语。它对师生如何做人和做学问,提出了方向性、针对性、规范性的要求。
校训是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决定了学校对于办学方向和愿景的偏好,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单元,是校园文化的一种反映,有什么样的校园文化,便会产生什么样的校训。校训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就是学校决策者对办学理念、目标、特色的取向所做出的选择,并为全体师生所接受的共同观念。学校追求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为校训所提出的核心理念,承认并相信核心理念的重要性是成功学校的共同价值观。
二、校训化实践是把校训渗透在教育教学每一环节中的最佳途径
我校的校训表述为 “会学习,勤探究,能合作,展个性”。有了好的校训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抑或是仅仅停留在“写上书、贴上墙”就行了呢?
我们发现不少学校在建设校园文化的实践活动中,提出过各种各样的校训,制定出不少的规章制度,但是,由于没有得到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参与和实践的培育,最终,校训也逃脱不了沦为标语口号、成为“摆设”的命运。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大学“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的校训浸润了几代清华、北大人。充分证明校训只有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才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要将校训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就必须将“写上书、贴上墙”的校训付诸实践。我校所做的校训化实践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三、我校的校训化实践
我们通过“搭‘多彩平台’、施个性化教育”促使校训在学生层面的实施以及通过数字化管理促使校训在教职员工层面的实施外,还首开先河,率先在校园内对学生试行了“校训化评价”。
1、校训化评价的指导思想:
改革传统评价中单一、死板的模式,理论联系实际,以我校校训“会学习,勤探究,能合作,展个性”为出发点和纽带,对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时、全方位地进行多维评价,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目的,探索出学生评价的新途径。
2、“校训化评价”的方法
我校“校训化评价”采用 “真实性评价” 和“奖励性评价”两种方式,由班主任具体操作落实。
第一、“真实性评价”的含义及操作方式 是指在真实的学习、生活活动中评价学生的表现。“真实性评价”要求把评价活动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经历紧密联系起来,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义的、有价值的重要经历及时进行评价,体现评价是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真实性评价”要求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是评价学生个体的发展、进步、创造力和合作完成任务的表现等,同时恰当地提出建议或希望。这种评价活动符合学生的价值观,能帮助学生获得自信,获得成功的勇气和动力。操作时利用现有的《师生对话录》或《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手册》每周评价一次。其中《师生对话录》中必须有学生参加某一“多彩平台”的收获、体会、反思,有教师的点拨评语,有家长的参与评价。
第二、“奖励性评价”的含义及操作方式 利用初中学生喜欢肯定和表扬,喜爱物质化的奖励。以校训 “会学习,勤探究,能合作,展个性”为依据,设置对应的“会学习奖”、“勤探究奖”、“合作奖”、“展个性奖” 四大类奖项,尝试对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时、全方位地进行多维评价。每类奖项下设若干单项奖(单项奖各班、各年级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学校的整体调控下开创性地设定)。 概括为“三个三”,即三种奖励方式(口头、影像、书面),三种级别(班级、年级、学校),三个时间段(周、月、学期)。奖项分设如下:
操作时采取周评、月评、学期末评相结合的方式,以体现评价的发展性和形成性。操作前,先对全体学生和家长作详细的解读,以提高学生与家长的认识,从而自觉地参与评价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