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梅山中学>教师团队>教学论文教学论文

课堂,也是天堂

2017-09-07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天堂

  深圳市梅山中学 郭春鸣

  我校正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课题研究,如何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天堂?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一直在课堂教学中苦苦地摸索着,直到《行道树》公开课教学的成功,我才豁然开朗。

  《行道树》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是一幅行道树的素描画,是一曲歌颂无私奉献者的赞歌。

  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文中行道树的形象,我设置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学生合上书,一边聚精会神地聆听,一边想象文中描述了哪些画面。学生听完后纷纷回答:

  “行道树的同伴在原始森林里吸着露、玩着云。”

  “行道树披着一身抖不落的烟尘,站在双线道的马路边。”

  “行道树向冉冉升起的朝霞致敬。”

  “早起的孩子走到行道树身边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空气。”

  文中描述的一个个形象的画面都被学生敏锐地捕捉到了。第二个环节是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然后说出“__________的行道树”, 描述行道树的形象。这时,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空前高涨。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的行道树。”

  “站在双行道的马路边的行道树。”

  “披着一身抖不落的烟尘的行道树。”

  “春天勤生绿叶、夏日献出浓阴的行道树。”

  “孤独的行道树。”

  “不被理解的行道树。”

  “忧愁而又快乐的行道树。”

  “品德高尚的行道树。”

  “默默无闻的行道树。”

  “无私奉献的行道树。”

  “不求回报的行道树。”

  “……”

  学生的这些回答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把握了行道树的形象和精神,迸发出智慧和创新的火花,充分地表现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和自主探究。

  组织学生整体感知了行道树的形象后,接着引导学生探究赏析文中形象而富有哲理的语句。老师大胆地放开了学生的手脚,让他们在文中自主找出形象而富有哲理的语句进行揣摩、赏析。学生探究和赏析的潜能被充分挖掘出来了。其中有几个句子的理解确实有难度。如学生对“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这句话理解得不够深刻。在老师的点拨启发下,学生明白了行道树以自我牺牲为代价来造福人类,却不被人们理解珍惜。还有一句话“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对“固执”一词的理解能反映学生阅读品质的深度,一个女生根据上下文语言环境,揣摩出“固执”在文中的涵义是“执着”。可见,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是很强的,他们完全可以自己跳起来摘“果子”。老师没必要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盘托出、包办代替,不要低估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否则就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思考和探究,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无法落实。

  学生探究赏析了文中形象而含蓄的语句,就进一步理解了行道树无私奉献、以苦为乐的精神。很显然,作者把行道树人格化了,在借物抒情。但老师不能把行道树的象征义和盘托出,剥夺学生思考的权利,而是很巧妙地启发学生:“难道行道树仅仅是树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眼前一亮,立刻联想到社会上各行各业的奉献者,如医生、教师、清洁工、军人等等。

  《行道树》的教学到此结束,也算完整。因为学生把握了行道树的形象,领悟了行道树的精神,明白了行道树的象征义,教学任务已经完成。

  但我总觉得不甘心,好像还缺点什么。还缺点什么呢?文中有两句话深深打动了我。一句是“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另一句是“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行道树不分昼夜地为城市制造清新的空气,而城市居民竟然麻木不仁,早已习惯于污浊,不珍惜清新的空气,不理解行道树的无私奉献。我觉得行道树这位默默无闻的英雄不被尊重,多少有点悲剧意味。

  我就想让学生理解行道树的奉献精神,尊重行道树作为奉献者的辛劳。因此我设置了想象交流的环节:假如你是行道树上的一只小鸟,或者是行道树身边的花和草,或者是附近的居民,或者是上学经过这里的一个学生,你想对行道树倾诉些什么。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争先恐后地说:

  “假如我化为行道树上的一只小鸟,就在行道树的枝头筑窝,行道树是我温暖的家。白天,我在枝头唱歌;夜晚,我在枝头睡觉。行道树,谢谢你给了我温暖的家。”

  “假如我变成行道树身边的花和草,风雨来了,行道树为我们撑起巨伞,给我们遮风挡雨。行道树,你是我们的护花使者。”

  “假如我是附近的居民,休闲时在行道树下散步、纳凉、下棋。行道树就像我们的好邻居。”

  “假如我就就是经过这里的学生,夏天行道树为我们献出浓阴,遮挡烈日。行道树,谢谢你的无私奉献。”

  这一环节可以说一举两得,既提升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升华了学生的思想感情,又激发并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行道树》的公开课教学很成功,获得学校领导、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我在课后反思时认真作了总结,我想这节课的成功应归功于探究式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

  《行道树》的探究式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通过启发、点拨、设疑、解惑,激发全体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引导全体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究出的决不包办代替,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由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作用,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的主人、探究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我的课堂,我作主”。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语文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探究,才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迫切需要。

  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我的课堂,我作主”!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天堂!

返回